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2会计与经济研究论文库(会计在经济建设中地位
- 12/08会计与经济研究论文选题(会计与经济研究论文
- 12/06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现实意义
- 10/26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4.1%
- 09/27上海推进“数字经济”产学研联动发展 提供智力
财信研究评5月PMI数据:经济景气回升,PMI将重回
三、预计5月PPI增长6.2%左右。受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影响,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落较多,但代表企业销售价格的出厂价格指数落入收缩区间,或与国内需求整体疲弱有关。预计5月份PPI环比增长动能有所回落,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高,5月份PPI同比增速或下降较多。
地产拖累建筑业景气度回落。5月建筑业PMI指数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2%(见图8),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提高1.7个百分点至2.7%,基建对建筑业景气度的支撑作用增强,但也显示出地产下滑加剧是建筑业指数回落的主要原因。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受基建稳增长预期升温影响,建筑业新订单和业务预期指数均有所回升。往后看,受益于政策加力显效,基建需求回升将带动建筑业PMI继续运行在扩张区间,但房地产下滑拖累短期仍存。
三、预计5月PPI约增长6.2%,企业仍在被动补库存
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高于上月5.9个百分点(见图8)。分行业看:
从供给指标看,疫情向好带动制造业生产回升。5月生产指数为49.7%,较上月提高5.3个百分点,但仍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值(见图3),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稳供应链产业链政策持续推进和国内防疫效果显现,疫情导致的物流、人流不畅对生产端的冲击趋于减弱;二是稳增长政策升温带动基建项目加快开工,对制造业生产形成一定的拉动;三是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成本高企,加之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和房地产需求整体疲弱,对工业生产的抑制作用仍然较强。预计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见效,制造业生产面临的供给冲击将趋于减弱,加之基建需求释放对供给的支撑作用有望增强,未来工业生产将环比向好,但房地产预期尚未扭转、出口需求趋于下降,工业生产回升高度有限。
从供需指标看,供需正缺口有所下降,短期或延续收窄态势。5月新订单指数提高幅度高于生产指数,但前者绝对值低于后者,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差”由上月的1.8%回落至1.5%,供需正缺口趋于收窄(见图5)。预计随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和疫情冲击影响减弱,需求端回暖将对供给端形成一定带动,未来供需正缺口或呈回落态势。
大中小型企业分化加剧,助企纾困政策需进一步发力。5月份大型企业PMI录得51.0%,高于上月2.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值上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PMI分别录得49.4%和46.7%,高于上月1.9和1.1个百分点,两者均低于临界值(图2)。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环比改善幅度,本月PMI数据均呈现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特征,表明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更大,但大型企业抗疫情冲击能力更强,且更能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未来结构性政策继续助力中小企业恢复元气很有必要。
一、供需两端同步恢复,预计政策加力显效将带动国内需求回暖,短期需求对供给的牵引作用有望增强。受益于疫情冲击减弱和稳增长政策发力,5月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幅度均超5个百分点,同时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所收窄,显示出制造业供需两端衔接水平出现好转。预计随着疫情冲击影响减弱和系列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国内需求有望加快恢复,带动制造业PMI重返50%上方。
事件:2022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高于上月2.2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高于上月5.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4%,较上月提高5.7个百分点。
正文
预计未来几个月制造业PMI将大概率重回50%荣枯线上方。一是疫情短期仍是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预计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转,国内工业链产业链循环不畅对制造业生产的拖累将有所减弱;二是政策加大力度和加快显效将带动国内需求尤其是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对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需求形成一定的利好;三是能源保供政策有望稳定制造业生产和缓解中下游成本压力;四是政策稳楼市意愿较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和下行趋势有望边际好转。
从需求指标看,内需回暖是制造业需求恢复主力。5月新订单指数为48.2%,高于上月5.6个百分点,也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值。其中,受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循环不畅问题缓解和国际地缘政治问题趋向长期化影响,国内出口订单下降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4.6个百分点至46.2%,出口需求对国内总需求的拖累作用有所减弱(见图4),但其回升幅度不及整体,显示出内需回暖是新订单指数回升主因。具体看,一是受系列稳增长政策出台影响,基建投资需求加快释放带动部分上游行业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二是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向好,消费需求收缩态势将趋于缓解,未来有望缓慢回升;三是政策稳楼市意愿较强,未来房地产需求下降幅度或有所收窄。
文章来源:《会计与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hjyjjyjzzs.cn/zonghexinwen/2022/0602/882.html